2021年以来,为了维护文化市场经营秩序,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,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,践行服务型执法理念,市文广旅局多次召开专题班子会,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指示要求,部署文化市场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。
一、规范市场秩序
提高业主自律意识。按市场类别分批召开中心城文化市场经营场所业主会议,征求业主对执法部门依法行政、执法态度、办事效率、廉洁自律、综合评价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,收到有效意见表100多份。与业主签订依法经营保证书,提醒依法经营注意事项。
加强市场监管。组织开展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“闪电1号”行动,检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55家次,检查娱乐经营场所12家次,共出动176人次,督促整改消防安全隐患1处。组织“双随机一公开”市场检查,随机抽取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6家、娱乐场所2家,抽取执法人员6名,检查结果在单位网站上进行公示。细化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、娱乐市场、文物市场、旅游市场、广电市场、出版物市场、演出市场、艺术品市场八大市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,进一步规范执法处罚标准。结合“创文”工作,建立市场网络化管理机制,层层落实监管责任,督促经营场所及时整改问题,为人民群众提供文明、整洁、健康、向上的文化娱乐环境。“五一”期间,为更好服务市场,提前谋划,制定方案,落实措施,成立四个检查组,在重要时段对重点场所进行检查,发现、提醒、督促整改存在问题。一查疫情防控落实情况。二查安全措施到位情况。三查市场经营秩序。四是快速处置投诉举报。假日期间,共出动执法人员256人次,检查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、娱乐场所等61家次,检查旅游包车31辆次,检查电影放映场所9家次。发现存在问题旅游包车7辆,当场责令整改4辆,移交交通部门3辆,确保了“五一”期间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、繁荣、有序。
二、强化能力建设
充实一线执法力量,树牢服务意识,量化考核标准。通过下沉执法力量,实现文化市场全覆盖、无死角监管,达到更好服务市场的目的。加强执法人员作风养成,严抓工作纪律、请销假制度落实,严查执法态度不端、违规执法行为,严明学习作风、廉洁作风建设。组织全体执法人员进行优化营商环境知识考试。
三、开展创建全省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活动
结合我市实际,制定了《创建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实施方案》,决定从3月22日-10月30日,全面开展创建全省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活动,不断提升服务文化市场能力,优化文化市场营商环境。一是做到公正执法,让业主安心经营。履行市场监管职责,规范执法行为,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、履行职责,防止不作为、乱作为。严厉查处违法案件,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。持续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,梳理执法依据,明确执法职权、岗位和责任。执行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和适用规则。加强对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,推广说理式行政处罚,避免行政处罚的随意性。“双随机”检查常态化,全年组织6到8次,检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,增强行政执法透明度。二是做到文明执法,让业主舒心经营。坚持执法文明,尊重和保障人权,防止侵害执法对象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,不以利诱、欺诈、胁迫、暴力等不正当手段收集证据。开展行政执法做到着装整洁,按规定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出示证件、表明身份,说明开展执法工作的目的、方法,举止得当、语言文明;遇到紧急事件和对方过激言行,要态度平和、理性处理。及时处理“12318”文化市场举报和市长热线电话转办、群众信访及来电来访等事项,交流用语符合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要求。三是做到服务执法,让业主悦心经营。通过构建服务型行政执法模式,切实把行政执法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、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。推进行政执法从刚性化向刚柔并济转变,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,从突击性执法向长效性执法转变,寓服务于执法过程中,在执法中体现服务,构建管理、执法和服务三位一体的行政执法模式。积极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,探索开展第三方“体检式”暗访评查活动。及时向管理对象提醒证照审验期限,定期召开业主恳谈会,倾听经营业主心声,收集推进服务型执法意见和建议,及时掌握文化市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,为市场发展出谋划策、排忧解难。